《沙丘》作者的魔魅人生:吃软饭吃成科幻大师(3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意外的流行 《沙丘》最终得以流行起来,缘于六七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沸反盈天,大批年轻人成为反主流、反文化的嬉皮士。他们反对越战,
意外的流行
《沙丘》最终得以流行起来,缘于六七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沸反盈天,大批年轻人成为反主流、反文化的嬉皮士。他们反对越战,在大街上高呼“Make love,No war。”以愤世嫉俗的姿态挑战主流社会。他们的私生活呈现精神分裂般的两极化,一边是沉迷吸大麻和各类迷幻剂、荒淫的性解放,一边则是超脱的东方禅修、静坐冥想(如披头士和大卫·林奇都是长期的禅修者)。
也许由于赫伯特是在“垮掉的一代”影响下成长的作家,笔下充斥着对“香料”(致幻剂)的描写、对英雄人物的否定、神秘主义氛围、禅宗打机锋式论辩句式,这样的笔触恰好契合了年轻人的嗨点。他们喜欢一边听迷幻摇滚,一边大声朗读《沙丘》的段落。就这样,《沙丘》成了地下室和秘密派对的时髦读物,被他们奉为“地下室圣经”。

赫伯特夫妇在家中
1972年,赫伯特有了足够的钱不必再工作,便在华盛顿州一个港口买了房子和几英亩土地定居下来,安逸地写作《沙丘》的续集。1976年,沙丘第三部曲《沙丘之子》杀青。
此书一出版销量就超过75000册,是当时最畅销的精装科幻小说。赫伯特终于成名了,被邀请到21个大城市作图书巡演和签售,还出现在电视脱口秀节目上。

赫伯特在西雅图签名售书(1979年12月5日)
然而,没来得及享受迟来的成功喜悦,灾祸忽从天降。
1974年,妻子贝弗利患了癌症,即便是手术后也一直健康欠佳。这位赫伯特成名的幕后功臣,除了支撑全家生活之外,还是《沙丘》系列的创意提供者,还参与了对丈夫作品的编辑工作。
患病十年后,贝弗利溘然谢世。三年后,赫伯特也因胰腺癌手术后并发症去世,享年65岁。原定的《沙丘》七部曲只来得及完成了六部,而这六部曲在全球售出逾1200万册,被誉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科幻小说。
星球大战“剽窃”疑云
在赫伯特生前,《沙丘》系列就销售了几百万册。很多投资者都觊觎着将其拍成影视作品,但由于小说卷帙浩繁、意旨精微,没什么导演敢上手。

赫伯特与1984年版《沙丘》男主角凯尔·麦克拉克伦合影
1975年,一个法国财团买下了《沙丘》的电影版权,交给前卫导演佐杜洛夫斯基拍摄。佐导拍板由自己儿子出演保罗,请来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演皇帝,滚石乐队主唱米克·贾格尔演菲德-罗萨,卓别林的女儿演杰西卡,阿兰·德龙演邓肯。可惜,最后资金链断裂,电影拍了一半便胎死腹中。
两年后,也就是1977年5月,乔治·卢卡斯的《星球大战》在美国公映。不久后,赫伯特接到了儿子布莱恩的电话,他告诉赫伯特:“你最好亲自看看,这部电影与你的作品相似之处多得令人难以置信。”

两部电影近战格斗的剧照
他真去看了。据布莱恩回忆,“爸爸看电影时脸色铁青……他在沙丘与星战之间找出了‘绝对一样'的十六点。”
其实,只要看过《星战》电影与《沙丘》小说的人就会发现,两者相似之处何止十六点:
天行者家族出身的沙漠行星塔图因,俨然就是厄拉科斯星球(别名“沙丘”)的翻版;
厄拉科斯有两颗卫星,塔图因有两颗恒星;
厄拉科斯有恐怖的沙虫,1983年的《绝地归来》里也有一模一样的沙拉克蛇;
《沙丘》有香料,《星战》也有香料,两种都是致幻剂;
《沙丘》与《星战》都在太空高科技时代设定用刀剑近身格斗——《沙丘》用中世纪的刀剑,《星战》用光剑;
《沙丘》男主角保罗·厄崔迪发现大反派哈克南男爵是自己外公,《星战》男主角天行者卢克发现大反派黑武士是自己亲爹;
《沙丘》有战力惊人的帝国萨多卡军团,《星战》有帝国冲锋队。
诸如此类,不胜枚举。
随后几个月,赫伯特接受了大批记者的电话采访,均被问及有无打算起诉卢卡斯。他回答:“我讨厌卷入这些该死的事情,我会非常努力地克制着不起诉。”
乔治·卢卡斯本人也接受了采访。他拒绝透露电影的灵感是否来自《沙丘》,认为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“它们都有沙漠”。

1977年版星球大战剧照,一般用来比较与沙丘设定的相似性
布莱恩回忆道,他父亲组织了一个名为“我们太大了,不能起诉乔治卢卡斯”(‘We're Too Big to Sue George Lucas Society')的搞笑协会,“通过幽默,爸爸试图掩盖痛苦。”
文章来源:《中国真菌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zjxzzqks.cn/zonghexinwen/2021/1110/44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