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菌学杂志实习论文(真菌小论文)(7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动物学家告诉我,绝大多数人都搞错了,树懒虽然行动缓慢,但“防御力”真的不差。树懒的防御力不是传统的像有角动物的防御,而是真正的远离和规避
动物学家告诉我,绝大多数人都搞错了,树懒虽然行动缓慢,但“防御力”真的不差。树懒的防御力不是传统的像有角动物的防御,而是真正的远离和规避危险,仅一条就能摆脱90%以上的危险。
1、以树为家,隔绝危险。
动物界的弱肉强食,多发生在陆地和空中。树懒终身以树为家,从出生甚至到死亡都是在树上的。
树懒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的大树上,这种树不仅高大,而且遮蔽性很好,树懒又喜居住在树顶位置,可以说从下隔绝了绝大多数陆地食肉动物的猎杀,从上来说也说也很少有来自头顶的威胁。
2、懒有懒福,规避危险。
动物界中很多动物都有迁徙的习性,每年都会从一个地方固定迁徙到另外一个地方。
比如非洲角马大迁徙,可谓是是危机密布、杀机四伏,这是因为非洲的鳄鱼、鬣狗、狮群、猎豹,这些饥肠辘辘的食肉动物都会“守株待兔”,等待着它们的盛宴。
凡是存在迁徙的动物,其数量经过一次迁徙都会减少一部分,这虽然是自然界的平衡,但却很残酷。
树懒则完全不用考虑这些,树懒的一生走得最远的路,说不定就是从这颗树到另外一棵树,这不是夸张,而是真的。
由于树懒对食物的需求极低,也不挑食,所以一辈子吃出生地周边几颗树的树叶生活是可能的。
树懒也不喝水,完全从树叶中吸取水分,不存在为了饮水而葬身鳄鱼口的事情。
树懒一辈子基本不挪窝,进一步规避了危险。
3、树懒的伪装之术。
对于树懒来说,“适者生存”的另外一个体现就是树懒生活在潮湿的热带雨林里。本身又懒行动又慢,体毛还不少,也从不洗澡和梳理毛发,这给一些藻类和寄生虫提供了生存空间,所以这些绿色的藻类以及寄生虫会附着在树懒的毛发上生长。
从这点上看,树懒又脏又懒,还有寄生虫跟“可爱”一点关系都没有,可不要被影视形象骗了。
这就形成了一层天然的伪装,简直跟“吉利服”一样,这让一些潜在的捕食者难以发现,这也是树懒的防御力的体现。
4、树懒肉不好吃。
动物学家告诉我,自从智人出现后,很多动物都惨遭灭绝。
人类捕猎动物一是为了吃,二是为了用。比如用动物的骨骼或皮毛,但是树懒这种动物一辈子没啥运动量,几乎不洗澡,又生活在潮湿地区,外皮又有藻类和寄生虫。
在口感上可以说跟喜鹊肉有的一比,又臭又柴,几乎是难以下咽。
跟关键的是,成年树懒也就几公斤,除去骨头以外,能吃的部位太少,食肉动物不太可耐心去爬树去寻找一点“蚊子肉”。
所以树懒不仅对人类毫无价值,在动物界也是很少有动物愿意去吃树懒肉,更谈不上危及种群数量。
虽然树懒能远离大部分危险,但是树懒并非没有天敌,那么树懒的天敌有哪些呢?
树懒的天敌有哪些?能够对树懒造成威胁的动物并不多,但也不算少,但有三种动物一个因素可谓是树懒的天敌。
1、蟒蛇。
在树懒生活的热带雨林里,还有一种非常可怕的动物,几乎所有人都会害怕。
那就是蟒蛇。蟒蛇在热带雨林可以说是非常常见,也善于栖息于树上,善爬树。
由于蛇类本身嗅觉就很发达,而且能够根据热成像,感知活物的存在,所以上面所说的树懒的伪装在蟒蛇面前毫无用处。
2、猛禽--角雕。
角雕是一种大型猛禽,它依靠具有弧形的嘴(喙),撕裂动物而食。角雕一般生活在开阔平原、草地、荒原和丘陵地带。
在树懒生活的美洲大陆有一种美洲角雕,善于在热带雨林上方盘旋观察,来寻找猎物,有的时候甚至持续数个小时,树懒也是其的食谱。
3、美洲豹。
美洲豹是现存的第三大猫科动物,是猫科动物就擅长爬树,再高的树也不怕。
美洲豹几乎处于美洲食物链的顶端,连亚马逊森蚺都会偶尔捕食,那栖息于树上“一动不动”的树懒,更不是话下。
小结:树懒的天敌也算不少了,但是树懒并不是它们唯一的狩猎目标,对其种群数量并不会够吃太大威胁。
4、人类活动因素。
《人类简史》中描述了智人出现后,很多动物被智人灭绝。可以说从古至今,人类活动是所有野外生物的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。
据巴西统计,巴西的热带雨林数量已经比50年前少了很多,这也使得很多像树懒一样依赖雨林生存的动物的处境越来越难。
树懒已经在2012年被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,级别是极危。
小结:树懒自身的防御力虽然相对很弱,但因为其常年居于大树上,很少下地,这样就远离了危险,再加上树懒的外皮具有伪装性,其他食肉动物难以发现,其肉很难吃,而且可食用部分太少。树懒的天敌并不少,但天敌捕食树懒也不会对树懒种群数量造成太大影响,更谈不上被灭绝,而人类的活动才是威胁树懒生存状态的主要原因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真菌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zjxzzqk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9/494.html
上一篇:如何进行鸡枞菌栽培
下一篇:真菌学杂志论文前言(真菌学期刊)